航空航天板块“一飞冲天”。10月24日锦富优配,航天装备板块以6.58%的板块涨幅领跑两市板块。板块8只股票悉数上涨,其中航天环宇以11.88%涨幅领涨,中国卫星、中天火箭涨停,中国卫通、新余国科、航天电子、理工导航、星网宇达均个股跟涨。

政策催化是航天板块走强的原因。10月23日晚,四中全会公报正式发布,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新增“航天强国”表述,继“新增长引擎”后商业航天地位再度提升。市场认为,伴随“航天强国”进入到建设落地阶段,我国有望落地更多支持航天产业发展的政策,向航天产业倾斜相对更多的资源。

太空经济进入新阶段
有望孕育本土龙头
24日早一开盘,商业航天板块就表现强势。早盘收盘时板块中航天智装、中国卫星、国机精工、航天科技等9股涨停,西测测试、航天环宇大涨超10%。

航空航天板块受到关注,背后是资本市场政策的重大转变与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共同作用。
早在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商业航天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3月商业航天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将商业航天位次置于低空经济、深海经济之前。
2025年6月锦富优配,证监会重启未盈利企业科创板上市,商业航天被明确列为重点支持领域,民营公司从“技术试水”走向“资本抢滩”,太空经济正式进入产业化爆发前夜。
政策影响之下,商业航天企业IPO进程明显提速。近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江苏天兵航天科技在江苏证监局完成IPO辅导备案,我国又一商业火箭独角兽企业启动了IPO进程。
在8月12日,广州首家商业航天独角兽企业中科宇航正式吹响A股冲锋号。据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中科宇航在广东证监局进行了IPO辅导备案,正式启动A股上市进程。
今年以来,蓝箭航天、屹信航天、微纳星空、国星宇航等商业航天企业先后启动了上市辅导工作。星河动力、星际荣耀等企业也传出正在筹备上市计划。
中国商业航天产业进入了规模化、资本化发展的新阶段。

截至24日收盘,航空装备板块涨超38.89%。商业航天板块年内有14股翻倍(含年内上市的2只个股),其中年内在北交所上市的星图测控,上市以来涨114.08%,泛亚微透年内上涨229.78%,是非次新股涨幅最大的。
东吴证券研报显示,预计到2030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达到7.8万亿元。对标美国SpaceX2016—2025十年间市值增长约40倍至4000亿美元,国内商业航天核心产业链环节有望孕育出百亿甚至千亿估值的本土龙头。

受益政策催生万亿规模
商业航天机制跑通提速
先进制造业、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军工、航空航天、数字基础设施等板块有望成为“十五五”规划的主线受益者。
24日早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在发布会上介绍,2024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8%。《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将催生数个万亿元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
中金公司认为,航天产业是当前国际竞争环境下的核心前沿产业,“十五五”以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商业航天产业有望加速发展。
中国星网进入密集发射期。此前,GW星座01至04组共计34颗组网卫星的发射任务耗时长达7个月,而7月27日到8月17日的21天里,星网仅用21天就成功将38颗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效率实现了跨越式提升。

国信证券分析师李聪认为,中国星网高频次发射的深层逻辑在于应对国际卫星互联网竞争格局的战略布局,全球低轨卫星互联网已进入“万星竞逐”时代。按照国际电信联盟规则,中国星网需在2029年前发射约1300颗卫星,2035年完成全部1.3万颗部署。“高频次发射一定程度上是中国星网的战略选择,通过加速组网抢占先机,为后续大规模部署奠定基础。”
国家主导的多个万星星座计划,如GW星座、千帆星座已进入密集组网阶段,带来了海量的卫星制造和火箭发射需求。民生证券分析师崔若瑜认为,卫星-火箭-发射场系统链条在机制跑通后已开始提速,商业航天拐点明确。
赛迪智库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商业航天企业数量已增至500余家,2025年我国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将突破2.5万亿元。
中航证券表示,伴随“航天强国”进入建设落地阶段,我国有望落地更多支持航天产业发展的政策,向航天产业倾斜相对更多的资源。
南方+记者 黎华联锦富优配
万银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